“为什么在武汉刷医保买药这么麻烦?”“为什么买个痔疮膏统筹的话还要等处方?好麻烦啊!”……最近社交平台出现了许多吐槽武汉买药难的帖子。“回流药”影响下的武汉各大药店仿若惊弓之鸟,将医保买药门槛层层垒叠,生怕被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受到波及。
购买处方药必备处方,非处方药若需统筹也需开具处方才能参加统筹。无处方就需要当场线上开处方,工作人员指导,买药人自行在手机上操作,以规避药店责任。线上开处方效率低,且审核更严格,短则半小时慢则一天,不然则无法使用医保基金。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药价虚高,去医院开处方较为麻烦,且医院药店双方易相互推诿药品购买责任,让买药人叫苦不迭。
加强医保使用监管防止医保被套现固然是好事,但药店这种胡乱抬高买药门槛,不顾民生需求的行为,只会使矛盾激化。购药需处方是防止“回流药”及医保套现的监管手段之一,试图从流程中解决问题,但是却忽略了实际。审核效率为什么那么慢?线上处方背景下适老化服务如何展开?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药价虚高的原因是什么?在风波之下追根溯源给出的方法却有些“矫枉过正”,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。
医保统筹困难重重,医保定点药店药价虚高不下,舆论引爆信任危机。统筹门槛层层垒叠,买药困难,医保基金难以使用,即时使用的药品仍需“过五关,斩六将”,预防囤积的药品几乎难以购买,让买药人怨气横生。而药价虚高是价格问题也是腐败问题。在2015年发布的《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》中,表明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,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。这表明自主定价权的行使本应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、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,却让部分腐败分子钻了空子,医药购销领域大吃回扣等问题直接作用在药价之上。以上种种会让群众陷入对医保的信任危机之中,看病买药的资金储备发挥不了作用,让群众遭受损失。
找到破局路径是关键,打破电子处方壁垒,持续优化“适老化”服务,重构购药服务链,多部门监管协同。增加电子处方审核效率,如后台增加审核人手或进行社区医院购药分流以破解困局。在智能终端设备嵌入“长者模式”(如上海的跨院复诊“一键续方”服务),更需推动医保政策柔性适配(如“家庭共济”),不搞“一刀切”,莫让治病救人的良药,成为压垮银发群体的“数字巨石”。市场监管部门及医保部门共同协作,调查医保药品虚高问题,对购药难问题进行实地走访,从实际中找线索,以适时做出调整。
事发必有因,当回流药风波尚未停止之时,相关部门就应该未雨绸缪,应深入群众之中才能体会群众所想。顺应群众需求之外,卫健委、医保等相关部门更应加强引导,全面考虑,制定相关规范,以解决“买药难”问题。医药领域事关民生,不可忽视,矫枉过正不可取,循序渐进、脚踏实地才是解决问题良策。
点击查看往期:荆楚热点 锋评万象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武汉发布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arb.org.cn/72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