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41年前,大儿子在边境牺牲后 应城母亲又把三个子女送进军营
唐贤美和子女、孙子在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通讯员供图
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董晓芳 李梦婷
大儿子在前线牺牲后,她又将两个女儿、一个儿子送到部队。在湖北应城,有一位“拥军奶奶”唐贤美,她的5个子女中,有4人参军。7月29日,极目新闻记者在应城市城中街道汪家台社区,见到了81岁的唐贤美。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,说起大儿子陈新华的从军经历,唐奶奶眼角仍有泪花。
1980年,唐贤美和丈夫陈望德响应国家号召,鼓励16岁的大儿子陈新华报名参军。陈新华坐上南下的火车,奔赴云南边境。他先被分配到新兵连,后到侦察连做通信工作。1984年在边境战争中,陈新华四次参加战斗,英勇顽强,出色完成任务。同年12月4日,陈新华主动报名去云南省麻栗坡县普弄边境执行潜伏侦察任务,晚上7点侦察分队与敌军遭遇,陈新华不幸中弹。因失血过多,年仅20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。
“那段时间,我经常以泪洗面,无法接受我永远失去了儿子,但孩子是为国牺牲的,牺牲得光荣!”唐贤美眼中再次泛出泪花。
1985年,陈新华因作战英勇被昆明军区追记一等功。同年,被评定为烈士。
陈新华的追悼会结束后,地方政府和部队人员问唐贤美有什么困难和需求。和老伴商量后,她坚定地说:“我没什么别的需求,就是希望能够将我的女儿也送到部队去,完成她哥哥的遗志。”
在大儿子牺牲一个月后,女儿陈琼华也准备跟随连队返回云南,继续保家卫国。陈琼华离家前,唐贤美忍住泪水,颤抖着手为女儿整理军装。她说:“你哥哥是英雄,你要以他为榜样,勇敢地去保卫我们的祖国。”
1985年6月,陈琼华同样坐上南下的列车,来到陈新华生前所在部队,成为一名通信兵。部队为她举办了授枪仪式,将陈新华的枪械交到她手里。
在唐贤美的教育影响下,1991年和1993年,陈碧华与陈秀华分别入伍,到河南、云南服役。
陈新华的精神,就像一颗种子,在家族成员的心中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陈琼华在部队立过三等功。退役后,她和弟弟妹妹们分别在国企和民政部门一线工作过。
2025年4月2日清明祭英烈。在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,陈新华烈士墓碑前,党员干部、中小学生满怀敬意一一走过,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。
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黄志军介绍,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去看望唐贤美。每年的清明祭英烈、烈士纪念日,都会邀请唐贤美到活动现场,向社会公众宣讲陈新华烈士英雄事迹,传承红色基因。
汪家台一路64号,“光荣之家”的牌匾格外醒目。唐贤美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爱国情怀,激励更多人前行。
使用手机扫码完成支付
评论区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。
暂无评论,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